English

振兴中医药 克癌铸丰碑

2000-12-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00年11月15日,已是严冬季节,而此时的香港,仍似春天般的温暖。这天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大厅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正在这里召开。

本次大会是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发明协会主办,参加展览会的代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波兰、古巴、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参展的新科技项目共有500多项,其中医药项目93项,设金牌两块。由中国医疗国际促进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郑伟达教授研制的国药“准”字抗肿瘤新药“慈丹胶囊”,力克群雄,最终荣获金奖,为我国中医药事业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香港特区最高行政长官董建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倪志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以及全国人大常委聂力中将等领导亲临大会,向获奖的发明家表示祝贺。

双手捧着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的郑伟达教授,随着壮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响起,激动得掉下了热泪。这是他自“慈丹胶囊”研制成功后的又一次掉下的热泪。他经过十几年艰辛努力研制发明的科研成果,终于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及与会专家的认可和赞赏,可是有谁知道在荣誉的背后,郑伟达教授曾为研制“慈丹胶囊”付出了多少心血,走过了多少艰幸的历程……

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山区的郑伟达,是中医世家子弟,12岁起随伯父学医。伯父的草药铺是他的“百草堂”;简陋的诊室就是他的“修业馆”;《汤头歌》成了他的“三字经”。

人生的抉择有时是因某些偶然事件造成的。对郑伟达影响极大的一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的一个雨夜,在呼啸的风雨声中夹杂一阵阵急促的呼救声,打开大门,只见站在凄风苦雨中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和她的三个孩子。其母领着孩子们一进门便朝伯父跪下,泪流满面地央求伯父救救她那位身患癌症、濒临死亡的丈夫。郑伟达知道伯父对癌症也没办法,望着这绝望的一家人,他暗暗下定要与癌症一搏的决心!

1980年郑伟达只身来到福州,拜师郑孙谋先生门下。郑孙谋当时任福州市中医医院院长、福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郑老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几十年,擅长内科,对疑难杂症等研究尤深。面对这位素不相识年轻人的突然造访和拜师请求,非常诧异。当他听完比自己小几乎半个世纪的朴实青年的倾诉之后,不禁为郑伟达的求学精神所感动。通过对他的中医基础知识提问考查了一番后,竟破例决定收郑伟达为徒。

郑伟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攻克恶性肿瘤。可是攻克癌症谈何容易!这个世界关注的课题,发达国家集中了先进的仪器,顶尖的人才,投入成百上千亿美金,花了近百年工夫,至今也没有找到完全有效的治疗办法。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郑伟达竟然大言不惭地要挑战癌症,不是太狂妄了么?郑伟达没有工夫去理会别人的这些冷嘲热讽,他脑海里经常反复出现的是雨夜里跪在伯父脚下那一家人苦苦的哀求!

责任感能产生出多大的能量啊!“狂妄”“自信”的郑伟达在福建中医泰斗的支持下,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为了收集中医攻克恶性肿瘤的第一手资料,他南下广东、海南,北到吉林、黑龙江,曾到过陕北的山沟沟,也多次走进过京城中医最权威机构的所在地。他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向数以百计的专家、教授请教。同时有幸拜我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中医泰斗、原国家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医师为师。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郑伟达跑出了学问,问出了真知,整理出百万字的中医治癌的临床资料。

1991年,郑伟达在福州市科委支持下,创办了“福州伟达中医肿瘤防治研究所”。从此,他准备全心投入抗癌新药的研究。研制抗恶性肿瘤新药的试验费非常高昂,仅动物试验就要十几万元,如果试验不成,等于将这些钱全部养了大白鼠和小兔子。可是郑伟达没有退缩,他认为“真金不怕火炼”,无数事实已证明经他配制的“慈丹胶囊”临床试验非常有效。福建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黄自强教授听说郑伟达自费研制抗癌新药,感叹不已:一个如此高难度的大课题,许多“吃皇粮”的药物研究所都视为畏途,而郑伟达敢于置倾家荡产而不悔,义无反顾地做下去,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于是主动为郑伟达的新药做动物试验,只收取成本费。经过长达半年的动物试验和药理分析,黄教授所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数据证明:郑伟达的新药抑瘤率达64.85%。福建省药检所复审的结果,各项指标也都符合标准。其后从1992年5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各种癌症患者3923例,用新药——慈丹胶囊为主,并辅以其他方药,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7%。(据查:国际上抗恶性肿瘤药平均有效率为百分之三十几。)

1995年10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世界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球的200多位医学专家认真听取了一位来自中国医生的报告。报告人就是历尽辛苦的郑伟达先生,他的报告题目是《郑氏治癌系列药物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当平平常常、貌不惊人的郑伟达把郑氏抗恶性肿瘤系列药物的中医理论基础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设计和结果讲得十分清楚,并佐以千例临床观察为证之时,会场报之以热烈的掌声。会后一位美国专家拉着郑先生的手感慨万端地说:“对于癌症,我们只要能做到让它缓解就满意了,而您却达到控制甚至治愈的程度,真是了不起!”“郑伟达成功了!”当时许多人这么说。可是郑伟达并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的路仅仅是开始,为了让自己的“慈丹胶囊”能堂堂正正地进入全国医院、市场,他决定到卫生部申报国家级新药。

申报新药技术要求高,各项指标难度非常大,但郑伟达一如既往,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投入了新药的研究。药审虽然十分严格,但是对于检验药物本身组方的合理性、患者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大有好处,是药品进入社会、进入市场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这一点郑大夫有着深刻的认识,所谓“千磨万砺出锋刃”,一个好药也应如此。1993年底,“慈丹胶囊”通过卫生部全国新药评审,批准在北京、上海、福州等7家卫生部指定的大医院做临床试验。经过近4年的临床试验,于1997年8月初完成,并经福建省卫生厅组织初审批准后上报卫生部,再经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审评,终于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中药三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从此,中国的药典上又增加了一种国药“准”字抗癌新药“慈丹胶囊”。

1998年春天,站在中国医学促进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办公大楼前的郑伟达,手捧印有国徽的来之不易的生产证书,又一次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望着春光灿烂的大地,觉得浑身是劲,前边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1998年10月30日,郑伟达受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和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登上了人生的又一级新台阶。如今的郑伟达,是国际中医药抗肿瘤学会的副会长,他的医学业绩已载入《世界名医大全》,尽管桂冠如云,他却谦恭依旧。除了搞科研外,他还出版了百万字治癌精华,其中有《肿瘤的中医防治》、《八名方临床应用》、《疑难病中医论治》、《抗衰益寿妙法》,分别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为方便海内外患者,郑伟达教授特设立函诊服务中心,患者可通过电话或传真病历即可购药治疗。他每月还定期坐诊于全国专科疾病北京中医药治疗中心肿瘤科。为了更多的患者得到治疗与康复,他愿把毕生精力献给防癌抗癌事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